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色彩覆蓋的學術大樓

圖片
NEIU El Centro 校區 五顏六色的百葉窗中覆蓋的牆壁由位於主要公路旁邊的建築公司 JGMA 定義了伊斯蘭市東北大學的這座城市建築。 El Centro 設施是由東北伊利諾伊大學( NEIU )建立的城市衛星校園的一部分,以幫助拉丁裔的社區服務。 該建築位於芝加哥 Avondale 附近的一個前工業場所,座落在主要高速公路旁,靠近地鐵鐵路線。該項目預計將有助於刺激拉丁裔人口地區的更多發展。 由建築師胡安 · 加布里埃爾 · 莫雷諾( Juan Gabriel Moreno )率領的當地工作室 JGMA 說: “ 社區和基礎設施的這些關鍵組成部分將為校園發展提供支持,從而進一步鼓勵該地區實現更多的商業,行人和自行車。 ” 建築物的佔地面積鬆散,呈 L 形,對現場的不規則幾何形狀作出了反應。北面是一個停車場,南面和西面則俯瞰著繁忙的高速公路。 玻璃牆的建築被雕刻成藍色和金色的垂直百葉窗,為大學的官方色系。有角度的翅片提供保護,防止太陽和車潮的隆隆聲。 JGMA 說: “ 與廣告牌不同,該架構聲稱其存在,而不是通過無恥的廣告,但是通過扭曲屋頂形式和大膽的 NEIU 學校顏色,在垂直百葉窗上沿著建築物的正面有序排列。建築的雕塑形式和充滿活力的門面層層分明。 ” 裡面,三層結構包含輕盈的教室和間隙空間,用於休閒互動。地面層包含一個雙高度的大廳,一個學生資源中心和一個美術館。在入口處,小組內設有一個雕塑白色的接待台,拋光的混凝土地板和一個小型的劇院式休息區。 木質封閉的樓梯間通往二樓和三樓的教室。頂層還設有休息室和戶外露台。 “ 該建築最終在學生休息室,天花板向上掃蕩,吸引您前往芝加哥天際線,將您拉到一個鬱鬱蔥蔥的綠色露台, ” 流行的顏色被整合到整個設施中,從明亮的地毯到綠色的椅子裝飾。在一個走廊,露出的管子被畫成紫色和橙色。 建築師說: “NEIU El Centro 校區是一個完全嵌入並屬於其位置和社區的項目。 “ 這也加強了芝加哥作為一個富有教育和建築文化的城市的身份。 ” 轉載自 de zeen

擁有屋頂跑道的建築

圖片
彼得 · 皮奇勒( Peter Pichler )推出了八面八角擁有屋頂跑道的複合式房屋 一個屋頂跑道將連接這個住宅區的兩座塔樓,由米蘭的建築設計師彼得 · 皮奇勒為荷蘭城鎮所設計。 彼得 · 皮奇勒( Peter Pichler )的公司贏得了循環塔的設計國際比賽。這個計劃將在烏特勒支的馬爾森建成,面對維希河。 總計 3.5 萬平方米,該計劃將包括 260 個公寓,位於現場對面兩個 L 形塔內。 這種佈局在場地中心創建了開放空間,並為運行軌道留出空間,這將構成連接兩座塔樓的低層結構。軌道就像羅馬數字 8 ,這條軌道延伸穿過建築物的一部分。 除了軌道,還有一個在西塔頂部的游泳池。 中央開放將給予居民北部河流清晰的看法,同時也可以從南部進入建築物。傾斜側面也將有助於給每個家庭足夠的自然光。 彼得 · 皮克勒建築師 Peter Pichler 建築說: “ 兩個循環塔的建議是基於景觀和陽光的優化幾何結果的結果。 ” 自然形成的梯田可以為舊城區帶來多個視野,並在白天接收到最大的陽光。 “ 每個公寓將是雙面的,具有白色框架勾勒出的大型玻璃牆。 交叉中心的低層建築將包括居民的公共設施,其中包括一個體育館。 彼得 · 皮奇勒( Peter Pichler )將他的工作室的做法描述為 “ 創新和現代 ” 。 轉載自 de zeen

一座橋下懸掛隱藏的工作室

圖片
保持孤立,但同時靠近城市 自學設計師 Fernando Abellanas 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市的一個塗鴉的橋樑下安裝了一個隱蔽的工作室,利用具體的基礎設施,形成了屋頂和牆壁。 “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是指在樹林中找到的田園詩般的小屋,而是從城市本身恢復的微小空間,您可以從城市的繁忙的腳步中隱藏起來, ”Abellanas 說。 在 Lebrel 工作室下設計家具和照明設備的 Abellanas 在短短兩個星期內創建了小木材和金屬框架的小屋。 他寧願不透露在城市內的確切位置,但他表示,他經常設計被忽略的空間小屋。 “ 試圖在這些類型的空間中投入價值,也是恢復我們以前做過的小屋的感覺,要保持孤立,但同時靠近我們的城市 “ 。 寄生結構利用橋面下的一對混凝土梁作為一組輪子的滑道,讓工作室使用手動曲柄移動。金屬和木結構可以沿著梁捲成一個柱子,它裝有木製貨架,桌面和塑料椅子。工作室設計為城市小屋,從城市的喧囂中撤退,同時直接位於繁忙的道路下方。木架提供了一個工作區,但也可放置床上用品和燈,也適合晚上居住。 “ 這些都是由於他們的建築,位置或大小而變得無用的地方,走路時人們幾乎不會注意到。 ” “ 當我們發現,分析和居住這些地方時,它提醒我們,在童年時期,我們在家庭活動期間,在一張長桌布的桌子下隱藏著孤獨,和平與保護的感覺, ” 他補充說。 SOURCE DEZEEN IMAGE CREDIT JOSE MANUEL PEDRAJAS 影音連結

居住單元建築 Living Unit

圖片
OFIS Architects 工作室設計靈活多變的居住單元建築 Living Unit 來自斯洛文尼亞的設計工作室 OFIS Architects 與 Permiz, C+C, C28, 以及 AKT 等團隊合作設計了一款便攜式住宅 “Living Unit” 。 這座看上去像消消樂似的三個摞在一起的單元組成了一所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房子。設計師們希望這種小巧的房子能夠很容易地融入到多重環境中,為生活增添更加多樣的居住體驗。例如它可以很容易地被安放在林間、水邊、海邊或者是野外的一處荒地。而且還能夠適應多重複雜的天氣環境,非常適合居家度假和戶外旅行。 這種居住單元高 4.5 米,長寬為 2.5 米和 2.7 米,內部不僅提供了臥室、廚房甚至還有浴室。而且還提供了多個單元的組合形式,內部連通後獲得更大的使用空間,滿足更多人口家庭的需求。該 “Living Unit” 實驗住宅首次亮相是在米蘭設計週,當時作為一個臨時圖書館對外開放。 內容轉載自: 靈感日報

世界最高的中庭建築Leeza SOHO

圖片
世界最高的中庭建築 Leeza SOHO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近日公開了幾張麗澤 SOHO ( Leeza SOHO )的工地照片,宛如科幻世界中的建築一般。 這座高 207 米的梭型大樓是紮哈事務所與 SOHO 的最新合作項目,位於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建成後將是一座融合地鐵換乘、商務辦公及商業娛樂功能的大型綜合體。 Leeza SOHO 最震撼的設計在於其內部從下而上貫通同時扭轉而成的中庭空間,中庭幾乎將建築一分為二,再通過周身的連橋連接。不就的將來這一震撼的空間將與我們見面,世界最高的中庭建築將於 2018 年在北京與我們見面,拭目以待。 內容轉載自: 靈感日報

讓建築回到居住本來的樣子

圖片
四季如詩 生活如歌 誠泰大院隱身龍潭渴望園區這個夢想般的居住勝地。不僅空氣純淨,群山簇擁,山嵐中更瀰漫茶香的醇味,在這片與自然共生的土地之中,我們即將探訪的是一座與自然互相輝映的建築。 一進門,便有一株姿態如伸手相迎的迎客松在門前迎接,這株挺拔的松價值不斐,足見建築者在園藝上的用心與造詣。大院裡,植栽滿佈,綠意盎然,花草樹木依照自然法則生長,它們不只是點綴建築的元素,更能體現季節迭代的規律,初春的嫩幼綠芽、盛夏的濃密綠蔭、秋的楓紅與寒冬枯木,一棟建築的四季之美,祇有綠意能如斯呈現,頗有賦歸山林的縹緲意境。 淡如止水的建築美學 誠泰大院的建築語彙猶如回到最純粹的本質,外觀如筆墨不沾的紙質原色,真石雕砌的紋理渾實而深厚,極簡、雅淨、素白,彷彿止水,靜定自如。大隱於心的建築美學,謙沖地隱身在建築體之後,沈潛而不動聲色,蘊藏主體精神與細部美感。幽潛其中的東方美學意識,隐藏不露,藏諸於内。在家的方寸之間,感受山林寂靜,領會心境澄澈,不自覺與自然萬物性靈契合。 以禪意構築日式庭園 在歐美,庭院講究「形」,大抵左右對稱,有時甚至流於浮誇,誠泰大院重視的是氛圍,一種寧靜致遠的內在感受,以日式禪機構築的庭園,融合翠松、砂礫、石燈等元素,呈現空間中所體驗到的自然,一草一木皆涵養靈性,創造冥想和沉思的環境,天地的朦朧之美、禪意的隱微之玄,莫不萬千絲縷化作一池明鏡,融於一心。這是一座屬於內心的庭園。 打造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誠泰大院考量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從密閉的建築中解放出來,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質。1:5的建築比例,打破一般人將容積、建蔽率蓋滿的利益考量,以留白的概念,虛位以應萬物,保留大地的餘韻,讓樹木、天空、綠地充盈生活,真正的完滿即是一個與自然共生的場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畢竟,建築雖是這片土地的主角,卻不是主人。 讓建築回到居住本來的樣子 室內空間與自然連成一體,納入庭院綠意與周圍生態,體現建築大師洛伊萊特所說「建築空間是會呼吸的藝術」概念,重新將落葉、微風、光線、空氣、鳥叫、蟬鳴找回生活,讓芬多精、負離子盡情在家中悠轉,讓居所回歸自然的懷抱,以更開闊的角度,把空間留給自然,不論室內室外,一樣的光、風、溫度,內外交相映,以最自然的生活步調,讓建築回